类器官毒理学测试服务
▼ 服务介绍
服务介绍/INTRODUCTION
药物肝毒性、肾毒性是国内外多种药物撤市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药物研发失败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更准确的评估药物的安全性,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模型至关重要。目前药物毒性评价常用的体外模型主要是2D培养,这种培养方式难以维持细胞的立体结构形态和细胞间的联系,使其与体内的真实情况差异较大。而基于3D 类器官进行药物毒性评价,不仅较为真实的反应测试药物在体内的情况,而且相较于动物模型来说可在短期内完成对化合物毒性评价与毒性机制的探究,缩短研究周期,同时大大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
服务流程/WORKFLOW
案例展示/CASE REPORT
研究人员将基于肾类器官的毒性模型与不同浓度的顺铂和其他类似化合物一起用于模拟药物诱导的肾损伤。经过诱导后,iPSCs培养14天分化为类器官。使用“Read-on-ski”系统进行连续成像,以监测多孔培养板中肾类器官的形态特征。随后,计算机视觉系统以数字方式将类器官进行分类标记,并监测其顺铂诱导(0、50或100 μmol/L)情况,作为内部对照,用于毒性筛查的比较。
客户支持